首页

现实夫妻主

时间:2025-05-28 11:05:24 作者:(经济观察)中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现井喷式突破 浏览量:62221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 刘文文)今年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创新成果呈现井喷之势,多家新能源车企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从动力电池技术迭代到智能驾驶系统升级,从充电技术突破到跨界生态融合,一系列创新成果彰显出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活力与发展潜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称,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向好态势,社会信心持续提振。汽车市场在政策驱动、技术升级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市场活力持续释放。今年前4个月,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千万大关。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42.9万辆和43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3%和46.2%。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关键技术的持续突破。动力电池技术方面,全固态电池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近期,宁德时代宣布其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入预量产阶段,能量密度较传统液态锂电池提升超30%,循环寿命突破2000次。国轩高科首条全固态电池中试线正式贯通,100%线体自主开发,设计产能达0.2吉瓦时。

  充电技术领域创新成果令人瞩目。目前行业主流大功率充电技术功率已达350千瓦-480千瓦,液冷超充技术更是取得重大突破。华为推出的业内首个全液冷兆瓦级超充解决方案,可实现每分钟补充20千瓦时的电能。比亚迪全球首发的“兆瓦闪充”技术,峰值充电速度达“1秒2公里”。

  此外,智能驾驶技术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正推动汽车从传统机械产品向具备学习、决策和交互能力的“智能移动终端”转变。

  在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多家车企展示了最新智驾研发成果。华为展示了最新发布的华为乾崑ADS 4智驾系统,其端到端时延可降低50%,通行效率提升20%,重刹率降低30%。小鹏汽车推出了图灵AI智驾芯片,预计二季度量产;其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已进入量产准备阶段,计划三季度预售。星纪魅族Flyme Auto智能座舱系统亮相,可实现手机和车机的无缝连接,截至目前,合作车型累计销量已突破100万辆大关。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L2级辅助驾驶功能的乘用车新车渗透率已达到57.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助理、国汽战略院副院长郑亚莉称,当前,新能源、新材料、新计算驱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发展,引领中国汽车产业从规模提升迈向创新驱动,电动化、智能化、国际化成为新增长极,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曾经,中国是全球汽车技术的跟随者”,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福深说,如今中国不仅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生产国,更成为催生各类汽车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最强汽车科技生态系统,为全球汽车产业提供了“技术风向标”和“创新百宝箱”。

  业界认为,随着关键技术的持续突破和产业生态的不断完善,中国汽车产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有望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发挥更加重要的引领作用。(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巴黎奥运会男子混合泳冠军王长浩载誉回津

慎海雄说,一个多小时前,我随习近平主席的专机抵达巴黎,车队所经之处,欢迎的队伍热火朝天。不仅是华侨华人,众多法国朋友也在自发欢迎习主席,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喜庆。他表示,中法建交60年来,两国怀着对彼此的尊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携手创造了丰富的合作成果。中法文明相互欣赏、相互吸引,交流互鉴的脚步从未停歇。今年以来,来自法国的总台青年文化使者深入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调研活动,亲身体验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大地的生动实践。他们发现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在继承中发展,在继承中变革,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建设现代文明的强大动力。中国式现代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缅甸800余名中国籍涉赌诈人员被遣返回国

“意念控制、意随心动的背后是脑机接口技术。”强脑科技高级副总裁何熙昱锦称,这项技术通过读取人脑神经信号,让人脑与外部设备直接交互和通信,“形象点来说,就是让人的大脑和电脑或其他电子设备直接‘对话’”。

男子被巨大神经纤维瘤压弯腰 切除后重达13斤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扬州市通过智慧医疗建设,整合诊前、诊中、诊后全程服务,探索实践预约诊疗、智慧导诊、诊间结算、药品配送、慢病管理等服务场景应用。

大卫·贝克汉姆:退役11年后,我依然想念球场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地区未来人口规模的重要指标。从已公开的数据来看,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为正值的省份只有广东、广西、贵州和青海4个省份。其中,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为贵州(2.88‰),其次是广东(2.76‰)。这意味着这些地区出生率相对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具有一定的内生动力。

第26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存冰启用

同时,阴平镇优化服务保障,探索实施“企管家”企业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累计推送惠企政策260余家次。下一步,该镇还将持续加大招才、引才、聚才力度,开展好“榴枣归乡”工程,让更多优秀人才回乡就业、创业、安家落户。

相关资讯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安福:小小“灵芝伞”撑起致富“大产业”

8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刑事处处长喻海松在会上表示,对于盗伐林木、滥伐林木的对象系“风倒、火烧、水毁或者林业有害生物等自然原因死亡或者严重毁损的”林木,是否构成犯罪,如何追究责任,实践中确实存在不同认识。为统一法律适用和政策把握,《解释》坚持问题导向,对所涉问题作了专门规定,明确对盗伐此类林木的,在决定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和裁量刑罚时,应当从严把握,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作为犯罪处理;对滥伐此类林木的,一般不以犯罪论处,确有必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从宽处理。为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精神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确保相关案件处理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公平正义,对盗伐、滥伐风倒、火烧、水毁或者林业有害生物等自然原因死亡或者严重毁损的林木的,不能与盗伐、滥伐正常生长的林木“一视同仁”,而应实事求是、体现区别对待,追究刑事责任应当严格控制,必要时可予以行政处理。(谢龙飞)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